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出版部门: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44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8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790.00

杂志荣誉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药材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药材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国际刊号:1001-4454
  • 国内刊号:44-128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药材杂志介绍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本刊栏目设置
栽培与饲养、资源与鉴别、加工炮制与养护、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制剂与工艺、药理、临床用药、考证、综述、病毒肺炎专栏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药材杂志投稿须知

中药材杂志社征稿要求

  撰写要求

  1、文题 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准确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2、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文署名不应过多,主要应限于参加论文写作、实验数据采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者,一般不得超过6人,人名间用逗号分开,用楷体五号字。多位作者,每位作者依次按单位顺序右上角用1,2,3…标注,姓名为双字的中间空一个汉字,通讯作者右上角用“*”标出。

  3、摘要与关键词 文稿(除短文外)需附加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关键词一般3~6个,中、英文需对应。综述性论文需写出指示性摘要,中文200字左右。英文关键词务必与中文对应,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关键词后附上文章的中图分类号与文献标志码。

  4、地脚线 在首页左下角应注明:①收稿日期(六号黑体加粗):由本编辑部填写收稿的具体日期;②基金项目(六号黑体加粗):应注明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基金名称的全称及编号。③作者简介(六号黑体加粗):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详尽的联系方式(Tel、Fax、E-mail)。④*通讯作者(六号宋体):姓名,详尽的联系方式(Tel、Fax、E-mail)。

  5、前言 简要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勿作文献综述,不可轻易使用“国内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等词句。建议写为“笔者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6、正文 正文要求层次分明,在层次标码后,应拟定标题。尽量减少层次,不得多于3层,采用1、1.1、1.1.1方式。文中人称“我们”一律改为“笔者”,“本人、本文”改为“本研究,本实验”。

  8、方法 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9、单位和符号 常用度量衡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的国际符号表示,距数字空1个自然空间,不加缩写点,如长度单位1 m、3 dm、3 cm、4 mm等;时间单位1 s、2 min、3 h、4 d等;土地面积的单位km2(千米2)、hm2(公顷)、m2(米2),“亩”从1992年1月起就停止使用。不得使用已废弃的物理量和单位,如比重(sg)等,应改为“相对密度(d)” 。当量浓度N、体积克分子浓度M已不用,用mol/L为浓度单位。1 M硫酸为1 mol/L硫酸,1 N硫酸为0.5 mol/L硫酸。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和pphm等已停用,写成10-6和10-8。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值的ppm也已弃用,如δ=2.5 ppm应写作δ=2.5。旋转速度应为r/min,不用rpm,转速也可用离心力(×g)表示,可用公式r×n2×11.18×10-6换算,式中r为有效离心半径,n为以r/min为单位的转速。A (吸光度)不用OD(光密度)。 “比容”改为“质量体积”或“比体积”,“体重”改为“体质量”。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如g/mL/d、mol/L·天-1或g/天,应分别改为g/(mL·d)、mol/(L·d)或g/d。比号“:”不得写成冒号“:”,如流动相甲醇-水(80:20)不得写成(80:20)。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加书名号,“中国药典”不加书名号。

  10、代号与缩写 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口服po、灌胃ig、(雌),(雄),每日1次qd,每晚1次qn,每4小时1次q4h,每日2次bid,每日3次tid,每日4次qid,一秒l s,五分钟5 min,六小时6 h,四天4d,米m,毫米mm,平方米m2,平方厘米cm2 ,公斤kg,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升L,毫升mL,千卡kcal,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小板计数BPC,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IBI,总蛋白TP,白蛋白AL,球蛋白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尿蛋白UTP,尿糖US,国际单位IU,样本数n,标准差s(不是SD),平均值(不是x),概率P,相关系数r等等。HPLC不称“HPLC法,HPLC色谱法”,HPLC图不称“HPLC色谱图”。“2010年版”中国药典不得写成“2010版”。正确范例:“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错误范例:“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11、外文字母书写 为了减少排印错误,英文大小写、上下角标、希文及斜体字均请在文中书写清晰。

  11.1、需斜体的字母包括:⑴物理量符号,如p(压力)、V(体积)、m(质量)等;⑵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如Valerian officinalis L. var.latifolia Miq.;⑶化学中表示旋光性、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d-(右旋)、d-l(外消旋)、o- (邻位)、p -(对位)、m-(间位)、iso-(异位);⑷含双键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如Z (顺式)、E (反式);手性化合物空间结构,如R (顺时针)、S (逆时针);⑸氨基酸、肽类、糖类等:D (取代基在右侧)、L (取代基在左侧);⑹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常数k;⑺几何数(如横坐标x,相关系数r等);⑻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数n、均数x、标准差s、F检验、t检验和概率P等;⑼拉丁文字,如in vivo、in vitro、po、et al等;⑽英文参考文献的刊名;⑾化学物质里的希腊字母。

  11.2、其他:s(秒)不能写成S, kg(千克)不能写成Kg,mL(毫升)不能写成ML或ml, μL(微升)不能写成μl,pH不能写成PH,t1/2不能写成t1/2,Vmax不能写成Vmax,Cmax不能写成Cmax或C max,tR不能写成TR, μ不能写成英文u等。

  12、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既有图又有表,则去图留表。表和图应设计正确、合理、易懂,尽量用实测数据,勿使用相对比例%。要有序号,只有1个表或1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表题与图题及说明(表注和图注)以中文表示。

  12.1、表格:表格左右两端不封闭,采用三横线表,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栏目项不应有空缺。上下行的数字要个位或小数点对齐,或表内数字±号对齐(左右各空1格)。统计处理结果统一以*P<0.05,**P<0.01,***P<0.001表示。表注依次用a,b,c表示,写在右上角。

  12.2、图稿:图稿用计算机绘制或用绘图墨水在硫酸纸上绘制,设计应美观,线条应平滑。图上的符号、字母和数字必须清晰且足够大,以致图缩小到单栏大小时仍易于辨认。图坐标值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后不多于1个0,必要时作处理,如×10n或×10-n。图中标值要圆整化,如0.385可变为0.4。图已有标值则坐标轴末尾不应有箭头。图中的量、单位表示方式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中间用斜线隔开,如t/min。如有图注者应写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图题之上标明,如1,2,3…或A,B,C…。照片必须用原件,自留底稿。用黑白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应注明内标尺,病理照片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照片在其背面用铅笔写明作者、文题与图号。必要时,以↑标明上下方位。

  13、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中可与其他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

  14 参考文献

  14.1、参考文献要求:参考文献一般限15篇,综述稿件限30篇(尽量用近5年内的),应选择作者亲自过目、且属主要者,须经仔细核实。应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圆括号注明,如:(在印刷中)或(in press)。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待发表资料),但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得出错,作者须亲自核对原文作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数。格式及标点符号均按本刊规定。若有错则退作者重新核查修改,否则不能定稿。

  14.2、参考文献格式:按在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在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序号。数字间用“,”或“-”相隔,如“[1,2]、[3-5]”,作者不只一人时,序号需放在“××等”后,如“张德昌等[3]”。文献著者一律先姓后名,中国人姓和单名之间,空两个字符;西方人姓名的姓写全称,名取首字母,不可将姓与名混淆,姓与名之间空一个字符,著者之间用“,”隔开。参考文献著者3人以下,请列全;3人以上,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中文)或“et al”(英文)。外文期刊刊名、专利国家代号均按“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Source Index”(CASSI)缩写。

  14.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书写范例:

  A.专著、论文集、标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二者一致时可省略其一).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25-326.

  [2]Abraham DJ.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Vol 2: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Chapter 20.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Drug Discovery and Biotechnology [M].6th edition. New Zealand: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 703-782.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3-64.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二者一致时可省略其一).如系增刊,在卷号后加括号,其中注“增刊”或“Suppl”,起止页前加大写S。

  [4] 黄怀鹏,刘彩霞,高国领,等. 大孔树脂纯化积雪草总苷的工艺研究[J]. 中药材, 2008, 31(7):1072-1074.

  [5] Schultz J,Glascock BJ,Witt SA,et al.Accelerated onset of heart failure in mice during pressure overload with chronically decreased SERCA2a calcium pump activity[J].Am J Physiol Heart CircPhysiol, 2004, 286(3):1146-1153.

  [6] (Shen Z, Mitragotri S. Intestinal patches for oral drug delivery [J]. Pharm Res, 2002, 19(4): 391-395). CA 2003, 138: 95406——表示未阅原文,仅从CA摘录。如已阅读原文,则将CA摘录出处放在括号里。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二者一致时可省略其一).

  [7] 史燕东, 吴梧桐, 张玉彬. 用基因工程菌CTB2生产L-苯丙氨酸[A]. 中国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学术研讨会(文摘汇编)[C]. 上海: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995:200-201.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 LI XG. Mammal study in China[N].China Daily,1998-08-26(5).

  E.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代号:专利号,公告日期.

  [9] 刘陶世,段金廒,狄留庆,等. 一种左金胃漂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P].CN:1951443,2007-04-25.

  [10] TALLEY JJ,BROWN DJ,CARER JS,et al.Substituted isoxazo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ion[P].US:5633272,1997-05-27.


期刊引用
中药材杂志影响因子
中药材杂志发文量
中药材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药材杂志往期文章
  • 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2+/CaMK Ⅱ通路关键分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脾气虚大鼠骨骼肌Ca2+/CaMKⅡ信号通路关键分子[Ca2+]i以及CaM、CaMKⅡ、p-CaMKⅡ蛋白表达及益气健脾中药四君子汤和红芪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和红芪提取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采用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四君子汤组给予四君子汤煎剂20g/(kg·d)灌胃,红芪提取物组给予红芪提取物6g/(kg·d......

    作者:段永强;成映霞;梁玉杰;程卫东;杜娟;杨晓轶;王燕 刊期: 2015- 03

  • 鹿茸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

    目的:研究鹿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测定鹿茸提取物对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的影响,及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的影响.结果:鹿茸提取物在体外能明显抑制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及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

    作者:陈晓光;金淑莉;邸琳;刘新宇;宋海鹏 刊期: 2003- 10

  • RP-HPLC法测定黄山药和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采用RP-HPLC法测定薯蓣属植物黄山药、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色谱柱为XterraTMODS(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5:4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可与其他主要成分分离,线性范围为2.0~16.0μg(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7%(n=9).并应用本方法测......

    作者:王铁杰;刘中博;文琪珺;陈晓辉;李军;毕开顺 刊期: 2005- 12

  • 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从炒酸枣仁中提取酸枣仁皂苷的方法.方法:以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和纯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酸枣仁皂苷的醇提工艺、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酸枣仁皂苷的醇提佳工艺为用6倍量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HPD-100型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先用150ml0.5%NaOH和150ml30%乙醇依次洗去杂质,后用50ml70%的乙醇洗脱,酸枣仁皂苷A纯度可达17.9%,洗脱率达72.......

    作者:吴玉兰;丁安伟;包贝华 刊期: 2005- 03

  • 七叶树种胚细胞培养生产七叶皂苷类物质研究

    目的:建立以七叶树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生产七叶皂苷的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超声波法提取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中七叶皂苷的佳工艺;通过改变激素类型和浓度,筛选出适合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增殖的佳培养基,并对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物积累的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利用水杨酸Fenton试剂法和邻苯三酚白氧化法对愈伤组织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中七叶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为:超......

    作者:王明梅;王晨阳;张敏;王意敏;刘明月;刘忠华 刊期: 2017- 07

  • 乙烯利对广西莪术及桂郁金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广西莪术及桂郁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生长后期,用20~200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水为对照,取样检测根系伤流量、叶绿素含量、广西莪术和桂郁金数量、鲜重、折干率和姜黄素含量.结果:乙烯利处理可显著提高广西莪术和桂郁金的鲜重、折干率及其姜黄素含量,增加桂郁金的结薯数,但对广西莪术数量影响不显著.与乙烯利显著提高广西莪术根系伤流量和成熟叶片叶绿素含量,加速老叶衰老......

    作者:邓耀辉;卢声仙;黄美慧;黎柏林;王爱勤 刊期: 2014- 06

  •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人成骨样细胞OS-732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选择合适浓度的OS-732成骨样细胞,给予体积分数为10%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培养7d,分别采用细胞计数生长曲线绘制、MTT、ALP测定.结果:生长曲线的分析,含药血清具有促增殖作用,其中以中剂量组的作用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作者:刘武;樊粤光;夏雄智;刘建仁;王海彬;曾毅荣 刊期: 2010- 03

  • 刺五加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目的:对刺五加国内外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类.结果:总结发现刺五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论:刺五加具有开发成新型中药保健品及药品的价值.......

    作者:王志睿;林敬明;张忠义 刊期: 2003- 08

  • 拳参本草考证

    中药拳参的应用和本草记载一直比较混乱,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拳参的本草学研究,确认所载拳参为今之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干燥根茎.......

    作者:杜丽丽;刘晓秋;张囡;田铁辉 刊期: 2005- 12

  •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针刺组,针药组40例,针刺组32例.针刺组只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除给予针刺治疗外,配合中药治疗.结果:针药组痊愈率55%,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在给予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提高临床......

    作者:何新芳;胥海斌 刊期: 2006-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