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出版部门: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44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8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790.00

杂志荣誉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药材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药材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国际刊号:1001-4454
  • 国内刊号:44-128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药材杂志2011年第10期文章
  • 不同干燥方法和温度对干姜中6、8、10-姜酚含量的影响

    目的:对干姜合适的干燥方法和温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腈-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25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同时测定6、8、10-姜酚的含量.结果:4种不同干燥方法和温度加工的干姜药材中6、8、10-姜酚总量以60℃真空烘干高,微波中火干燥低.结论:不同干燥法和温度对于姜中6、8、10-姜酚含量有明显影响;干姜的干......

    作者:韩燕全;左冬;夏伦祝;司宏娟 刊期: 2011- 10

  • 菘蓝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套发根农杆菌高频转化菘蓝植物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ATCC15834和RI1601两种发根农杆菌并通过超声波处理对草本植物菘蓝的下胚轴、子叶、带子叶下胚轴进行遗传转化,比较了共培养与否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抑菌效果筛选和毛状根增殖培养基的筛选.结果:浸染后的外植体在不经过共培养阶段的情况下,诱导后的外植体成活率高,毛状根发根时间早,发根率高;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外植体......

    作者:孙雁霞;王跃华;苟兴华;苟小军;邬晓勇 刊期: 2011- 10

  • 黑水缬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黑水缬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化学试剂和温水浸种等方法对黑水缬草种子进行常规发芽试验和正交试验,计算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结果:不同化学试剂处理的黑水缬草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差异,适当的浸泡时间能提高黑水缬草的种子发芽率,不同的处理时间、不同的处理温度、不同的萌发温度等因素对黑水缬草种子发芽率均会产生影响.结论:为提高黑水缬草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应对黑水缬草种子......

    作者:刘娟;杨春荣;姜博;方敏;杜娟 刊期: 2011- 10

  • 栽培天麻种群的退化及防控对策

    目的:本文提出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观点及防控退化的对策.方法:比较和论述自然天麻种群与栽培天麻种群在生物学特性、质量、产量等方面已表现的区别和差异.结果:栽培天麻种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有些重要的质量性状正在发生改变和退化.结论:森林生态的破坏与减少和自然天麻种群的减少是导致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直接原因;而人工进行天麻授粉,人为的改变天麻种群的自然生长环境是引起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间接原因.......

    作者: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 刊期: 2011- 10

  • 药用贝母品种的变迁

    《神农本草经》中“贝母”可能涵盖了葫芦科及百合科两类植物,唐宋时期的贝母主要以湖北贝母、浙贝母、太白贝母为主,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材的分化始于明朝末期.由于历代中医药专家的不断总结、探索和完善,使得贝母类药材在临床上形成了今天的“川贝”与“浙贝”两大类群.......

    作者:赵宝林;刘学医 刊期: 2011- 10

  • 有机膜分离法比较酶解对地龙纤溶、降压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模拟胃肠道系统酶解对地龙膜分离后活性部位纤溶、降压作用的影响.方法:对酶解前后新鲜红地龙的匀浆液采用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进行超滤,对超滤液进行纤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酶解后匀浆液的纤溶活性总体基本没有改变,但分子量大的部位纤溶活性下降,而分子量小的部位则上升;ACE抑制活性随着酶解得到提高,以4千膜的滤过液为.结论:消化道酶解不会降低地龙的纤溶活性,地龙匀......

    作者:詹秀琴;戴启刚 刊期: 2011- 10

  • 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

    目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并阐明有效成分群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文本挖掘茵陈蒿、大黄、栀子各自所能影响的基因或蛋白质数据;收集茵陈蒿汤中6,7-二甲基氧香豆素、京尼平苷、红花黄色素A、大黄酸、大黄索等17种血中移行成分,采用Accelrys公司DiscoveryStudio2.5版完成分子构建,并上载至PharmMapper服务器进行......

    作者: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 刊期: 20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