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出版部门: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44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8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790.00

杂志荣誉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药材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药材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国际刊号:1001-4454
  • 国内刊号:44-128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药材杂志2011年第2期文章
  • 三种蜡梅叶及其炒制品的FTI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对山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三种蜡梅叶及其炒制品进行聚类,建立能够有效区分药材种类的判别方程.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三种蜡梅叶及其炒制品,以400-4000cm(-1)范围内的共有吸收峰的相对吸收度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个样品被归为四类,判别准确率为96%.结论:该法可以快速、简便、无损地对蜡梅进行鉴别,可以作为中药材质控的......

    作者:童伟;罗浩华;麦曦;魏金金;林莉 刊期: 2011- 02

  • 珠子草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珠子草种子发芽佳基本条件、不同种源种子萌发差异及种子寿命,为珠子草种子评价及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光照及黑暗、不同发芽基质、不同种源、不同贮藏时间等处理对珠子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适宜珠子草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0-30℃,25℃为佳发芽温度,光照和黑暗条件均可.浸种12h能显著提高珠子草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的整齐度和速度;......

    作者:张丽霞;李学兰;李海涛;李荣英;唐德英 刊期: 2011- 02

  • 引起黄蜀葵黄脉症状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从广西药用植物园科研基地种植的表现曲叶、黄脉的黄蜀葵上得到病毒分离物H.方法: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状,并采用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PA和PB对病样进行PCR检测.结果:从分离物H中扩增得到特异片段有同源性的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花叶病毒属病毒成员,其中与一点红黄脉病毒的分离物相似性高,在核苷酸水平上为95%.结论:引起黄蜀葵黄脉症状的病害存在双生病毒侵染,该病害可能是由一点......

    作者:唐美琼;覃柳燕 刊期: 2011- 02

  • 吴茱萸的本草考证

    对中药吴茱萸名称与别名、产地与生长环境、植物形态与种类、性味与功能主治进行本草学考证,为开发和利用吴茱萸资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本草学依据.......

    作者:张红梅;赵志礼;王长虹;王峥涛 刊期: 2011- 02

  • 南海多室草苔虫甾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南海多室草苔虫(BugulaneritinaL.)的甾醇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室草苔虫石油醚部位分离到10个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为:胆甾-4-烯-3-酮(Ⅰ);胆甾醇(Ⅱ);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Ⅲ);24-......

    作者:雷辉;周雪峰;杨亚玲;孙见凡;胡静;刘永宏 刊期: 2011- 02

  • 中药材百合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通过检索文献和实际调查,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药用百合栽培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徽霍山、湖南龙山等新兴产区后来者居上,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已初具产业化规模.但同时也存在病虫害严重、种性退化、加工水平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标准、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等措施.......

    作者:杜弢;陈红刚;连中学;王惠珍;王艳;张延红;朱田田 刊期: 2011- 02